我校教师参加“湖湘大学堂•名家讲坛”第二场演讲活动
日期:2014-05-29 16:21:43  发布人:admin  浏览量:404

527下午,湖湘大学堂·名家讲坛第二场讲演活动在红网演播厅隆重举行,湖南大学文学院院长郭建勋教授受邀以屈原的乡国之情与人格魅力为题,开讲湖湘大学堂。我校女性研究中心的三十余名学生代表与二十余位教师仔细聆听了此次精彩演讲。

作为湖湘文化的代表人物,屈原自沉汨罗江后的两千年来,无数个围绕他的话题为后人争论。郭建勋教授首先以“历史上究竟有没有屈原其人?”破题,首先讲述了自上世纪初期,国内外学者对屈原是否确有其人争论的过程。其次讲述了屈原从“乡国之情”到爱“民族之国”的情感变迁过程,并列举他作品中的“受命不迁”,“深固难徙”(《桔颂》),“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哀郢》)作为佐证。最后讲述了屈原独立的人格魅力。演讲中,郭建勋教授认为,屈原的“独醒”与“独忧”与他的“独立”精神密切相关:“独醒”,实际上是一种超出常人的意识和洞察力,一种把握时代脉搏和预测未来的超前意识。它是屈原实现完美人格的前提,也是他走向自沉悲剧的起点。郭建勋教授列举了《楚辞·渔父》、《橘颂》和《离骚》中的记载论述了自己的观点。“屈原的独立人格,主要指他为保持人性的尊严,而决不与世俗妥协同流的高峻和超拔。”对比道家和儒家的观点,郭建勋教授认为屈原对于世俗的态度使他的作品充满了浓重的孤独感和自豪感。

观众提问环节,我校学生提出了“我们当代青年应该效法屈原的独立精神和决不与世俗妥协同流,还是顺从世俗,圆滑处世?应该如何把握这个度呢?”的问题,郭建勋教授详细回答了自己的观点,强调自己丝毫不鼓励人们去对抗环境,去效法屈原,更不希望人们去轻生。适应环境是生存的前提,这是毫无疑问的。

本次演讲活动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郭建勋教授的精彩演讲让我校师生受益匪浅。

据悉,湖湘大学堂·名家讲坛系列讲座今后还将继续开讲,科研处将积极搭建平台争取聆听讲座的机会,让我校更多的师生能够聆听智者的声音,感受文明的阳光,沐浴知识的海洋。

(科研处 沈婕)

核发:0 点击数:404 收藏本页
分享到
相关链接

湖南女子学院版权所有 湘ICP备13008289号 湘教QS3-201209-001326     本站点已支持IPv6

地址:长沙市中意一路160号 邮政编码:410004 Email: hnndedu@tom.com 管理平台